1. AI 课程教学:依据《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(2025 年版)》,构建分层递进的 AI 实践课程体系,针对小学(游戏化体验)、初中(项目式探究)、高中(研究性学习)不同学段设计教学计划,涵盖编程实践、智能硬件操作、机器学习启蒙等核心内容。结合临沭本地特色,实现技术与地域文化的融合。
2. 课程研发与优化:跟踪生成式 AI、物联网等技术前沿,研发适配青少年的实践课程模块;优化现有课程体系,建立课程迭代机制,根据教学反馈与赛事需求更新教学内容。
3. 赛事与研学组织:指导学生参与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领域国家级、省级白名单赛事,负责赛前集训与赛事组织;策划 AI + 科普 研学活动,联动本地企业与科研机构,搭建沉浸式实践平台。
4. 老师的培训:对基地的老师进行岗前和岗后的培训。
1.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,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热爱教育事业,遵纪守法,品行端正,无违法违纪记录。
2. 年龄在 22-35 周岁之间(有 AI 教学或赛事指导经验者可放宽至 38 周岁),身体健康,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,能适应实践教学的高强度工作节奏。
3. 普通话标准,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,善于激发青少年的技术探究兴趣。
1. 具有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,人工智能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教育技术学、信息科技、自动化等相关专业优先;师范类院校相关专业或具备教育学背景者优先考虑。
2. 熟悉临沭本地教育资源与文化特色,或有县域 AI 教育、社会实践课程开发经验者优先。
1. 具备扎实的 AI 专业功底,掌握 Python 或图形化编程(如 Scratch)、智能硬件调试等核心技能,能独立设计从基础启蒙到进阶探究的完整教学方案。有 1 年以上中小学 AI 教学、科创培训或研学带队经验者优先,曾指导学生获科技类赛事奖项者优先。
2. 具备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,能将 AI 知识与多学科内容有机融合,设计符合不同学段认知规律的实践活动。熟练使用 AI 教学工具与资源平台,具备课程研发与案例创新能力。
1. 持有教师资格证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(初级及以上)、人工智能相关技能认证(如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等级证书)者优先录用。